正如潮水退去让人们看到险峻的崖壁一般,日本经济的全盘崩坏,也将长期隐藏在日本金融界的黑暗腐败暴露无遗。
1990年夏季,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不断蓄积的贪腐行为终于爆发,一连串金融丑闻相继曝光。
野村和日兴证券卷入的丑闻涉及了企业特金账户的损失赔偿问题。
尽管这些账户并不合法,但私下却得到了大藏省的认可。
这些账户的存在暗示着日本的制度偏袒圈内人。
当股市进入下跌通道之后,这样的安排就渐渐变得不可容忍了。
跟以前一样,还是要找出一个替罪羊,来承担整个社会的集体罪孽。
为此,1990年6月,野村证券的总裁田渊义久在损失赔偿丑闻中被迫辞职,成为日本金融界为平息公愤而上演的第一出辞职戏。
而这才仅仅是个开始。
作为20世纪80年代末期最赚钱的日本银行,很快,住友银行紧跟着也来丢人现眼了。
原来在素有“皇帝”之称的董事长矶田一郎的强势领导下,住友把泡沫经济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住友不但曾经大规模地扩张房地产贷款,并利用特金账户来增加收益,而且跟其前雇员经营的系满按揭公司往来甚密,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交易。
结果在房地产市场开始下跌后,因为子公司的牵连,系满公司的经营丑闻也被曝光出来,面临着涉嫌伪造画作评估、非法拉抬股价、勾结黑帮分子介入地产等指控。
住友为了保住生育,切断与系满公司的联系,不得不付出了二十亿美元的代价。
然而祸不单行,随后,住友跟稻川会的二代目石井隆匡的关系也暴露了。
住友一家分行的经理曾说服客户贷款给石井,资助他囤积东急电铁的股票。
最终,住友银行的董事长矶田不得不承担了这两桩丑闻的责任,在1990年10月,也像野村证券的总裁一样,谢罪辞职了。
而这一系列丑闻曝光的不良后果,就是加剧了社会民众对于金融行业的不信任感,大藏省不得派专人督导对日本金融机构的账目进行清查工作。
尽管在日本这个政商勾结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清查往往形式大于内容,但一时间也一样风声鹤唳,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实体经济资金流动不足的状况。
导致许多企业的资金匮乏困境继续扩大,闹上了钱荒了。
像年初才刚刚借助股市炒作,缓了一口气的eIe集团就是这样的倒霉蛋。
说实话,尽管eIe因为高桥治则的激进策略买了太多没有意义的资产,但因为宁卫民的出手干预,他们在债务方面已经处理掉不少隐患了。
现在留下的资产都比较优质,过去一直忽略管理的海外资产也逐渐开始走上正轨盈利了,整个集团的经营情况基本已经稳定。
如果再给他们一年半载稳定的金融环境,他们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缓缓站起来的,也不用再贱卖什么家当了。
哪怕通过股市坐庄再筹钱呢,也是一条路子。
但现实却是这样的残酷,根本没有“如果”。
就因为金融系统的丑闻,长信银行的经营也受到了相应影响,作为长信银行最大的贷款客户,eIe的账目都要过审查的关。
于是原本不算什么的事儿这时候又成了必须得赶紧补救的漏洞,随之而来的就是就是要从公司抽血,赶紧筹措一部分资金,还给银行。
而且股市跌成这样,民众已经毫无信心,东京交易市场近似于停业状态,他们也没办法通过坐庄再捞钱了。
说白了,哪条路都给堵上了。
此时的eIe就宛如刚刚摔了一跤从地上爬起来的人,结果莫名其妙又被身后冲过来的一辆自行车给撞到了,要多郁闷有多郁闷。
而eIe的董事会在经过开会讨论之后,都认为只能再走变卖资产套现这条路,他们已经别无选择。
可卖些什么呢?
又把资产卖给谁呢?
一时间,接下来的两个问题似乎成了大家彼此扯皮的聚焦点,又让许多人发了愁。
因为依照惯例,他们肯定优先选择日本的关联企业。
关系好,信得过,私人关系也会因此有所增益。
可现在日本的经济完蛋了,谁家也没有余粮。
都别说卖个好价格了,人家肯不肯买本身就是问题。
董事会几个成员给自己相熟的关系,依次打了几个电话,情况不容乐观,连一个真正表示感兴趣的人都没有。
要是卖给外国财团呢?
当然也可以了。
只不过趁火打劫也是必然的。
尤其eIe集团创建于1970年,是个经营历史比较短暂的公司,之所以发展这么快,都是因为高桥治则野蛮扩张的原因。
他在当时拿到这些股权的时候,没少得罪人,现在要说卖,找外国人询价,甚至去找这些次产原主人询价,那属于主动给别人报仇的机会。
想一想,都会让人不寒而栗,谁愿意替高桥治则承担这样的报应啊。
于是一来二去,看似偶然,却实则必然的结果出现了——宁卫民成了eIe董事会一致认可的不二人选。
“宁会长是我们最合适的交易对象。他做人很有信用,不会骗我们,应该也不会过分压低我们的价格。关键是他手里有钱,他应该有很多的现金,应该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我同意,而且他的主要业务和我们没有太多竞争,他对我们在欧美的资产也没有觊觎。我们把资产卖给他,不会培养出一个敌人来。阻挡我们未来的路。”
“话是这样说没错,可业务没有重合,也就意味着他对我们的资产兴趣不大。”
“难道真的要把银座的那两栋大楼卖给他吗?我记得宁会长上次还专门问过我们这件事。那可是银座啊,真卖掉了,也许以后我们就再也买不回来了……”
沉默了许久,会议室所弥漫的郁结的氛围,终于还是被董事会的首脑——来自长信银行的田中重彦打破了。
“不,既然宁会长是个华夏人,那么还有一个东西,他多半会感兴趣。找人联系他吧,告诉他们我们可以出售的资产表又有了新的商品——港城丽晶酒店……”
“什么?丽晶酒店?我记得那可是高桥当初花了两年时间才好不容易搞到的优质连锁酒店资产,港城的这家,算是利润相当可观的一家高档酒店。”
“但毕竟不如银座的大楼,对吗?你们几个要清楚,我们只有卖给他,才有可能保下其他资产。否则,还会有更多的损失。”
“这么说也对,那我们开价多少?高桥当初可是花了差不多一亿一千万美元才买下来的。我们多多少少总要赚一点。”
“我当然清楚这点,告诉宁会长,我们的出价一百八十亿日元。这是最终价,不接受议价。如果他感兴趣,我们希望能在一周之内签合同……”
!-- 翻页上aD开始 -->